水泥浆应用于孔道压浆,其材料应符合下列标准:
1. 水泥应为粉煤灰水泥或普通水泥;如果使用矿渣水泥,应加强检测,以避免材料特性不稳定。水泥强度等级不得低于42.5级,无块。
2. 水不得含有对预应力筋或水泥有害的成分,每升水中氟化物离子或其它有机物的含量不得超过500mg。可使用清洁饮用水。
3. 外加剂含水量低,流动性好,外渗膨胀最小,不含对预应力筋或水泥有害的化学物质。应通过试验确定外加剂的用量。
水泥浆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果设计没有相关要求,则不得低于30mpa。对于截面较大的孔,可在水泥浆中加入适量的细砂。水泥浆的技术标准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水灰比宜为0.40~0.45;若掺入适当的外加剂,水灰比可降至0.35。
2. 水泥浆的泌水率不得超过3%,搅拌后3小时的泌水率应保持在2%,并在24小时内完全吸收。
3. 水泥浆中可添加适量的膨胀剂,但其随机膨胀率应小于10%。泌水率和膨胀率的试验方法见附加G-10。
4. 水泥浆的稠度应保持在14度~在18s之间,稠度测试方法见附则G-11。
压浆前应清理孔道。对于抽芯形成的混凝土中空孔,应清洗干净,确保孔边完全湿润;金属管道也应清洗以清除有害材料;如果孔内有油污,可用中性清洗剂或皂液稀释预应力筋和管道耐腐蚀性。冲洗后,用无油压缩气排出孔内的水。
水泥浆从混合到压入孔的持续时间应根据温度确定,一般为30~45分钟内。水泥浆应在使用前和注入过程中不断混合。对于因应用延迟而流动性下降的水泥浆,不得加水以增强其流动性。
在灌浆过程中,曲线孔和纵向孔应从最低值的灌浆孔逐渐从最高点的排气孔排出和泌水。灌浆顺序应先压下孔。
灌浆应缓慢、均匀地进行,不得中断,并确保最高排气孔先后打开和关闭,便于孔内排气顺畅。对于更集中或相邻的通道,应尽可能连续地完成灌浆;如果不能连续灌浆,灌浆前应用压力水冲洗后灌浆的通道。
对于泌水率低、掺入外加剂的水泥浆,如果试验证明孔道圆润,可采用一次灌浆法;无外加剂的水泥浆采用二次灌浆法,两次灌浆间隔为30~45分钟。
灌浆应选用活塞机灌浆泵,不得使用压缩气体。压浆压力应为0.5~0.7MPa;当孔道较长或采用一次灌浆时,较大压力应为1.0MPa。梁体垂直预应力筋孔的压浆压力可控制在0.3~0.4MPa。压浆应在孔道另一端圆润,并排出与要求稠度相同的水泥浆。为保证管道充满砂浆,关闭出浆口后,应保持不小于0.5MPa的稳压期,不小于2分钟。
在灌浆过程中和灌浆后48小时内,结构混凝土温度不得低于5℃;如果温度低于此温度,则应采取保温措施。当温度高于35℃时,应在晚上进行灌浆。
灌浆后,应从检查孔抽查灌浆密实情况;如果不真实,应及时处理和纠正。灌浆时,每个工作班应保留不少于3组的70.7mm×70.7mm×70.7mm正方体样品,标准养护28天,检查其抗拉强度,作为评价水泥浆质量的依据。
对于需要密封锚的锚,灌浆后应清理周围区域,并在梁端凿毛混凝土,然后设置钢筋网浇筑密封锚混凝土。密封锚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一般不得小于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80%。密封锚后必须严格控制梁的长度。对于长期暴露的锚,应采取防锈措施。
对于后张预制构件,设备灌浆前不得安装到位;灌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移动吊装。
施工情况应记录孔道灌浆情况。详见JTJ041-2000。